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 农村电子商务将迅速崛起

    信息发布者:周广涛
    2017-01-13 16:02:28    来源:网络   转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企业纷纷挖掘农村市场,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在农村产生了叠加效应。一方面加快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步伐,另一方面促进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这不仅扩大了农村消费,有效释放了农民消费潜力,成为拉动农村消费的重要渠道,而且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创业,推动了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脱贫致富。
      农村电商架起了生产与销售、供应与需求之间的桥梁,减少了商品交易环节,不受地域、时间限制,需求方随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下单,方便快捷,起到了双赢的效果。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商品流通模式,一方面让农民购物更加方便快捷,增加购物选择;另一方面,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销往城市、外地,丰富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缓解了多年来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卖难”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几大问题制约着农村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是缺乏人才、物流成本较高、基础设施跟不上、品牌推广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等。特别是受自身经济环境因素的制约,农村的网络通信、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良好的配套服务,诸多农副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这些都是影响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开拓创新,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培育农村市场发展新动力,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
      ■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国务院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商务部门也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一些大型电商企业纷纷布局农村市场,反映出各方对农村市场的高度重视。一系列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电商扶贫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使互联网正深入农村腹地,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促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
      1.农村电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随着“三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涉农电商规模向多样化发展,与智能农业、智能流通、智能消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农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据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5年,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已覆盖1000多个县近25万个村点,农村网购交易额达3530亿元,同比增长9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50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有效促进了农村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等的双向流通。
      随着电商巨头及资本对农村电商日益重视,农村电商飞跃发展,我国涉农电商已达到数万家。截至2015年底,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超过1万个,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阿里巴巴致力于拓展农村市场,深挖消费潜力,据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淘宝村数量已达1311个,大批农村电商通过“互联网+”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京东数据显示,京东乡村推广员达到20万人,服务20万行政村,县级服务中心1400多家,京东服务店布局1400多家,地方特产馆特产店达700多家,京东农资电商的合作涉农企业达200多家。截至2016年10月,京东已开设17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拥有超过30万名乡村推广员,“京东帮服务店”覆盖了44万个行政村。苏宁易购计划在5年内建立10000家农村服务站,2015年在三、四级乡镇市场开设1500家。
      2.农村电商趋于标准化、区域化、智能化
      据调查,全国大多数农村电商越来越规范、标准,生鲜电商将实现“三品一标”化,占农产品交易额比例超过60%。区域化电商越来越明显,也使其越来越有效率。农村电商进行专业化分工,可同时解决标准化、产品安全性、冷链物流等三大难题。农村电商进入一个精准营销新阶段,智能交易、智能支付、智能物流、智能配送、智能仓储等,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新机遇。
      3.农村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
      各类专业服务商开始进入农村,提供货源供给、仓储、摄影摄像、图片处理、网店装修代运营、策划运营、融资理财、支付、品牌推广与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物流、法律等一系列服务,各类主流电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电商、本地生活、跨境电商等在涉农电子商务领域全面涌现。
      4.农村电商产业链不断延伸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一些涉农电商企业开始拓展产业链,从零售商转为分销商,从单纯的渠道商转为品牌商,从原材料采购到设计,寻找生产厂家代工,最后将货品分销给其他小型网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主体的电商纵向产业链层级。同时,农村电商的交易类型开始从单一的网络零售向复合模式转变,农村电商转型升级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
      1.电商激活农民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速发展,以及商贸流通企业纷纷挖掘农村市场,乡村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农村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8%,乡村市场增速比城镇市场高1.3个百分点。2016年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9%,乡村市场增速高于城镇市场0.6个百分点。
      从2013年-2016年分类商品销售看,家电、手机、办公电脑、服饰内衣是农村地区居民网购主要的消费品类,食品饮料、个护化妆、鞋靴等品类销售额猛涨。
      大家电受青睐,小家电消费少。据统计,2016年“双十一”,京东平台中280升以上的大容量冰箱,70%的销量来自农村;55寸以上大屏幕电视、滚筒洗衣机50%以上销量来自农村。
      2.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电商不仅成为拉动农村消费的重要渠道,推动了农民的就业和创业。如湖南省桃江县是2015年被商务部确定的第二批“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截至2016年10月底,该县共发展电子商务企业153家,配套物流企业32家,电子商务个体户2860多个,电商从业人员6000多人,带动当地就业近2万人,很多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农民就业的增加,提高了农村收入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2012年增长3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3%,年均实际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6.5%,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居民0.6和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83:1下降为2.82: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3.农村电商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也开始布局发展农村电商,在政府发力和各电商巨头渠道下沉的双重推动下,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对农副产品销售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或缓解了多年来困扰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
      一是大幅提升农副产品销售额。农村电商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副产品的网上销售,提升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让边远区域的人消费到新鲜农特产品。一些中西部地区农村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农民也有着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农村电商就可以充当中介的作用,一手买当地卖全国,一手买全国卖当地,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活跃了农村市场。
      二是电商有利于保质期长的土特产品销售。农村电商有利于保质期长的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衣着类商品的销售。如果运输便捷、物流配送快捷,销售渠道尽可能缩短,将会扩大农村生鲜类农副产品的销售。
      三是能够有效带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是涉农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一方面把方便和优惠带到农村,另一方面把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带到城市,让更多的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大市场,让农村经济能够面向市场,可以实实在在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发展和劳动力就业。
      4.电商进农村,增加了企业经营利润
      多年来,农产品销售一度困扰着广大农村的产业发展,其中固然存在交通不便、企业规模小等原因,但更多还是销售渠道不畅、销售市场狭小等因素制约。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依托各种电商平台,把本区域的特色农副产品外销,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农副产品的网络销售,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提高了销售单价,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利润。
      据对160家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和电商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3%的受访单位认为农村电商对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拉动作用非常大,有43.8%的受访单位认为很有作用;有38.2%的受访单位认为电商对其经营利润提升了10%以上,有24.4%的受访单位认为电商对其经营利润提升了1%-10%。
      5.新的商业模式有效疏通了农村商品流通渠道
      农业电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垂直的模式,包括农资电商、农产品电商、淘宝村、特色农产品品牌等;二是平台模式,包括全国性的平台和地方的小平台,在终端解决采购、物流、信息、资金问题。大小平台形成良性互动,以小平台为渠道支撑和依托,通过全国性平台便捷地获取商品。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快、广、热等特点,农村网购用户和网购规模快速增长,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正极大地改变农村商业模式,一方面让农民购物更加方便快捷,丰富购物选择;另一方面,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往城市、外地,丰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因此,新的农村商业模式促进了农民消费,释放了购买力;疏通了农村流通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